人物 | 不一样的稻田守望者——记我校2017届农业推广硕士毕业生杜彭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28?点击:

初见杜彭,恰逢六一,这个子瘦小、皮肤黝黑的精神小伙子刚在田里维修好旋耕机,满身的泥泞,满手的机油,汗湿的头发耷拉在额头上,看着有点狼狈。

农时的湘中大地,广袤的田野上处处繁忙,这对还没过29岁生日的杜彭来说,正是育秧前后的关键期。他每天驾驶着旋耕机在田里作业,早上5点半起床,一直要忙到天黑。2017年从我校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杜彭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外出工作,毅然回到家乡这片养他育他的沃土发展生态农业,这一忙碌眨眼便是4年。

迎面走来的杜彭,他刚把出毛病的旋耕机修好

“研究生毕业还回来种田?”

“小伙子是个研究生,竟然回来种田了。”杜彭在当地小有“名气”,远近的大爷大妈们都很熟悉,只是不理解,都是研究生了还种田,种田要读这么多书?

杜彭1992年7月生于湖南娄底双峰三塘铺柳界村一户普通农民的家庭,父辈都是农民,小时候家里穷,而且体弱多病,亲邻都很关照,母亲嘴边常念叨着:“你有了出息一定要好好的回报他们。”这在他弱小的心灵种下了爱的种子。

或许是父辈都是务农,杜彭“当农民”的想法在高中时就已萌芽了,他想让大家都吃得上,吃得起,安全环保优质的农产品,故而他大学选择农学专业,读研也是选的作物。

进入大学,他很快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想通过合理的组织方式把大家聚在一起发展生态农业,从而影响周围。大二的那年,他整理了一套组织方案,杜彭把它命名为社会性企业制度,简称社企制度。作为一名网络时代的青年,他深知网络的重要性,于是他自学网站编程和flash动画制作,并把社企制度做成了网站,多次主动向老师、同学和朋友征求意见,反复修不下5、6次,社企制度也从最初的几百字达到了三四万字。

在村子里,读研的年轻人很少,这一度让父母引以为傲,可他拒绝外地的高薪,跑回家种地,父母坚决反对,母亲说:“我们辛辛苦苦打工,送他读了这么多书,到头来还是种田。”老实巴交的父亲更沉默了,亲戚朋友轮番做工作,可是有着农业情节的杜彭,已经下了决心,“我就是想做自己专业的事,我要种的田和父辈的不一样。”

杜彭驾驶着旋耕机忙着耕地

“研究生种田就是不一样啊!”

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喷除草剂,而且要保障产量,这一度被当地的村民认为是不可能的。如今,经过这几年的实践,那些质疑的人早已叹服,“研究生种田就是不一样啊!”

说到种水稻,杜彭的话就多了,“种水稻我们必须了解水稻的习性,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施肥。施用化肥容易导致水稻整体营养不全,前期营养过剩,但不及时追肥又容易造成后期营养不良。喷洒农药灭虫的同时,也破坏了农田生态系统,将部分有益菌、有益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蜻蜓等也一并灭杀了,更不用说农药化肥对稻谷质量安全和土壤环境的影响了。”

杜彭在肥料上选择养分全面又持久的菜枯为主,辅以绿肥紫云英、矿物肥硫酸钾镁肥和钙镁磷肥。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施用,他一般每亩施200斤菜枯、5斤钙镁磷肥和2斤硫酸钾镁肥。三年的实践表明,这种方式可以给予水稻恰当的营养,促进水稻茎秆挺直强壮,充分激发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力。2020年晚稻连续的阴雨天,后期的寒露风,他种植的水稻相比传统种植的受灾要小很多。

对于田间杂草他也整合了一套经验,他说:“要想杂草少,关键在耕地。插秧前,提前10天左右选晴天上午,用耕旱地的旋耕刀浅水耕第1遍地,再在正式插秧之前的两三天施有机肥,此时没有沤死的杂草已经长了出来,再耕第2遍,如此田间杂草就会大大减少,除草效果甚至比使用除草剂还要好。”

一季晚稻秧田里已经冒出绿芽

“‘犁耙水响’样样精通。”

“小伙子‘犁耙水响’样样精通,比我们还强!”附近的邻里都很佩服杜彭,种了一辈子田的刘大爷竖起了大拇指。

为了实现田间有效管理,杜彭专门学习了农机操作。如今,他熟练掌握了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操作,农机方面的小问题他都自己能维修,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农机手。从土地翻耕、做秧田、提高土壤肥力、保障粮食产量,杜彭把广阔的农田当成了实验室,不断尝试、不断创新,“把土壤改造好,不用化肥农药,种出的大米口感就好,也更健康。”杜彭介绍经验。

而今,他成立的双峰大梦同圆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大同农场)生产的稻米远近闻名,供不应求,今年他的农场将扩大到200亩以上,加大生态农业的推广,让更多人吃上更绿色环保的健康米。

4年来,从初出茅庐,到现在的“农业专家”,他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几年的田间实践相结合,成为了一位与父辈“不一样的稻田守望者”。

2019年双峰县首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杜彭荣获三等奖,获得2019年湖南省青年创新创业扶持资金项目扶持8万元,获得2019年大学生返乡创业扶持资金2万元,有了政策的支持,他的干劲更足了。“从事农业目光要放长远。”谈到未来,杜彭说:“我还要进修,很多东西还需要摸索,还要去考博。”现在的他尽管很累,但依然每天坚持学习,与同行交流经验。与之交谈,从头至尾都是满满的正能量,且信念坚定。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政府对农业人才的需求、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现已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成规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正日益增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不再是一句口号,“禾下乘凉梦”有人继承,乡村振兴可期。

文字来源:赵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