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维加斯赌城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
材环院政〔2018〕46号
关于发布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科建设规划的通知
学院各部门:
为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升二级学院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学科研和学科专业建设健康持续发展,根据《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实施办法》(校政发〔2016〕51号)和《迎接省高校章程实施工作专项督导评估工作方案》(校政发〔2017〕36号)要求,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科建设规划。
附件: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科建设规划
拉斯维加斯赌城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
2018年9月1日
拉斯维加斯赌城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办公室 2018年9月1日印发
附件: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科建设规划
一、专业现状分析
(一)、专业概况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现有化学专业、材料化学专业、环境工程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化学为省级示范专业,初步形成较为合理的专业结构体系,但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配套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表1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现有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 |
开办时间 |
在校生人数 |
总人数 |
|||
2012级 |
2013级 |
2014级 |
2015级 |
|||
化学 |
2004年 |
45 |
42 |
43 |
40 |
170 |
材料化学 |
2007年 |
70 |
65 |
64 |
74 |
273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2年 |
59 |
68 |
62 |
73 |
270 |
环境工程 |
2016年 |
-- |
-- |
-- |
-- |
0 |
(二)、专业办学条件
1.内部条件
师资条件:目前有专任教师24名,其中高级职称10名,研究生以上学历21名。各专业大类都有学科带头人,每个专业都确定了专业带头人。
实验、实训条件:我院设有11个创新研究室,实验室总面积2350m2,仪器设备总值1270万元,其中2万元以上仪器设备达56件。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在东莞、娄底等地建有10余个科研和教学实习基地。平台建有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资料室,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专业文献资料,每年购进500余册(件)图书资料。平台为每位硕士和副高以上人员设有创新研究室,配备计算机和网接口以及科学研究所需常规设备。XRD、TG-DTA、孔径分布与比表面积分析仪、F-7000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气相\液相色谱仪等精密仪器实行共享制度。平台有专用的学术报告厅,配备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并制定了该专业及相近专业的发展规划,明确了实验设施建设计划。
2.外部条件
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分析:娄底工业形成了以冶金、建材、煤炭、化工、电力、机械为骨干的工业支柱产业,涌现出了涟源钢铁集团、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公司、金竹山电厂等产业典型。近年来,娄底兴建了日供水量总达60万吨的水厂、超高压变电站、第二煤气源厂等一大批企业。目前,娄底已启动新型工业化建设。
“十二五”以来,共投入12亿元实施锡矿山地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2010年开始,先后取缔和关闭78家锑品小冶炼厂和采选厂,整合规范为9家,对历史遗留的砷碱渣分步进行治理。投资7000万元对上世纪90年代以后建立的渣库集中堆放存储的砷碱渣进行无害化处理。
虽有财力、物力投入,但是人才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总量不足,质量偏低。高学历人才数量偏少,学科带头人缺乏,高层次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分布不合理。党政人才、社科类人才相对较多,而环境工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等方面人才稀少、缺口大。拉斯维加斯赌城作为娄底唯一的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中高级人才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目前,娄底经济发展及紧缺人才需求热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产业:
能源产业。近年来,凭借着便捷的交通运输、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娄底的能源产业也开始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陶瓷产业。新化县拥有陶瓷企业数十家,其年总产量居全国前列,但由于生产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技术人才短缺,企业产品单一,产品技术含量低下,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很少。自80年代起,纳米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受到市场的亲睐,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不得不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引进高质量、实用型的人才,开发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
环保产业。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娄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之而来的生态破坏已经形成。如:冷水江的锡矿山地区从清朝时期就形成了锑矿的开采冶炼,长达100来年的无序生产,锡矿山可谓满目疮痍;双峰县的磺、铅、锌矿开采同样有80多年历史,环境问题积弊严重。娄星区城西天女水泥厂,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因此,环保产业的发展迫在眉睫。
表2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任教师人数、职称及分布情况(分专业)
职称(人数) 专业名称 |
正高级 |
副高级 |
中 级 |
初 级 |
合计 |
化学 |
1 |
4 |
6 |
1 |
12 |
材料化学 |
2 |
1 |
3 |
1 |
7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0 |
2 |
2 |
1 |
5 |
合 计 |
? | ? | ? | ? | ? |
表3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任教师人数、学历/学位及分布情况(分专业)
学历/学位(人数) 专业名称 |
博士研究生 |
硕士研究生 |
本科(学士) |
专科及以下 |
合计 |
化学 |
5 |
4 |
3 |
0 |
12 |
材料化学 |
5 |
2 |
0 |
0 |
7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1 |
4 |
0 |
0 |
5 |
合 计 |
? | ? | ? | ? | ? |
3.存在问题与困难
(1)处于定位转型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除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和学历结构不是很合理之外,师资结构的不合理性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理论型教师偏多,而应用型教师严重不足。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该类本科院校在升格之前大多是高等专科学校,长期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因此理论型教师偏多。其次,我校位于三线城市,地理位置不优越,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难度较大。再其次,对于长期从事基础理论教学的老老师,通过培训和进修等方式在短时间内转变为应用型教师也是不太可能的。
(2)随着我校办学定位的转变,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各个方面都会发生较大变化。实践教学体系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应用型大学定位转型期亟需解决的实质性问题。实践教学体系比较复杂,包括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平台等诸多方面。其中,实践教学平台又包括实验中心、实习基地和实训基地。这些实体性平台建设的周期较长、难度较大、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较多。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相对滞后,是定位转型期应用型大学的突出特点。
(3)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应该是一个以行业产业发展为导向,同时又能够集中反映行业产业发展态势,体现行业产业实践性、应用性需求,引领行业产业发展的开放式动态结构体系。然而,目前我校的课程体系仍然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方面,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设置不够合理,不能体现“基础为专业服务”、“专业为行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本理念,教材建设滞后,跟不上产业结构调整、新产品研发以及新技术应用的需要。另一方面,课程体系过于偏重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结构的阐释,缺乏实践性、应用性案例分析。课程评价和人才质量评价模式单一,只注重学科考试成绩,没能把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系统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面向21世纪的科教兴国战略,围绕娄底及湖南地区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以市场需求调研分析为基础,以可行、可能为前提,以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更新教育观念,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建设策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大类的知识平台、能力和素质结构,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努力突出面向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合理回避同类学校专业设置的简单重叠,彰显院部办学优势和特色。以专业结构与布局调整为主线,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依托,以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以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为支撑,按照“加强基础,注重应用,优化结构,增强优势,协调发展,突出特色”的思路,积极调整专业结构,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在继续巩固和保持中学教师教育培养优势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直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专业,加大力度扶持一批人才需求量大、基础好的专业,不断提高我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
(二)、基本思路
构建以应用型专业为重点,多学科交叉渗透,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入手,积极探索,开展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面向市场、面向行业、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求生存,强化实践教学。通过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强化传统专业,培养特色专业。凝炼出一组具有适应性的应用型专业方向,造就一支富有活力的水平较高的学术队伍,取得一批特色鲜明的标志性教研科研成果,实现本院专业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基本素质培养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通过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教学体系,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一套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2.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建设一支适应专业需要、结构合理,理论基础宽厚、科研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3.以质量求生存。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保证教学质量。
4.以特色求发展。实行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本举、突出精英教育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体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考研;突出实验教学,采取有力措施,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以比较高的考研录取率和较好的实验操作技能水平为特色促进专业的吸引力和关注度,从而促进专业发展。
5.以强化实践教学,完善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建立符合专业技能培养要求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校内、校外实验、实习两大保障体系。
6.以学生为中心。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探索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
7.以产学研为途径,注重开发教学、科研能力,探索双赢的联合办学模式,促进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的结合。
三、专业建设与发展总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根据国家面向21世纪的科教兴国战略,围绕娄底及湖南地区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以市场需求调研分析为基础,以可行、可能为前提,以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更新教育观念,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建设策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大类的知识平台、能力和素质结构,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努力突出面向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合理回避同类学校专业设置的简单重叠,彰显院部办学优势和特色。
(二)、优化专业结构:
1.围绕环保产业链对化学专业进行改造,建设好新增环境工程专业。
2.围绕新材料产业链,调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材料化学专业的专业方向,新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表4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优化与调整情况表
专业名称 |
现专业方向 |
调整后专业方向 |
优化类型(新设、调整、淘汰) |
新设、调整、淘汰时间 |
化学专业 |
师范方向 |
? | 调整 |
? |
? | 应用化学方向 |
品质检测方向 |
淘汰 |
2016.07 |
材料化学专业 |
陶瓷材料方向 |
陶瓷材料方向 |
? | ? |
? | 能源材料方向 |
能源材料方向 |
? |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
高分子合成方向 |
? | 淘汰 |
2016.01 |
? | 高分子成型方向 |
高分子成型方向 |
? | ? |
环境工程专业 |
? | 环境材料方向 |
新设 |
2016.09 |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
? | 粉体材料方向 |
新设 |
2019.09 |
四、专业群建设
(一)、改造传统化学专业
由于化学师范方向学生就业面相对较宽,可以满足和服务地方教育,虽然国家自2015年开始,取消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正式进入国家教师资格统考,但对化学教育感兴趣的学生依然有增无减,因此,我院决定加在力度办好化学专业师范方向。
同时,为了适应现代工业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对环境检测及废水处理方面人才的迫切需要,我院将在化学专业建设品质检测方向。
(二)、2015年新增报环境工程专业
娄底作为工业城市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较严重的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尤其以冷水江环境污染更为严重。在环境治理和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保护环境,需要大量具备环境工程领域知识与技能的人才,因此,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已于2015新申报环境工程专业,并在十三五期间努力建设好环境工程专业,务区域经济发展。
(三)、调整材料化学专业方向
材料化学专业围绕娄底市及周边长株谭区域设置陶瓷材料和能源材料2个专业方向。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娄底市和长株谭区域产业的发展,拟在材料化学专业围绕陶瓷材料产业链培养陶瓷成型加工和陶瓷粉体制备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四)、十三五期,新增粉体材料科学工程专业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新兴专业,属于湖南省紧缺专业,湖南省目前仅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设有该专业。近年来其毕业生的分配持续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社会需求一般是毕业生数的2~4倍。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新型高性能粉体材料的物理化学研究、粉体材料的、工艺设计、材料加工制备、性能检测和生产经营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涉及的学科知识和产业背景包括纳米技术、金属与合金材料、高分子材料,航天航空材料、舰船材料、高温合金、硬质合金、医用生物材料、能源材料、磁性材料、隐身吸波材料、环境过滤材料等其它功能材料。
根据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政策,基于娄底市和湖南省先进材料产业领域严重缺乏具备粉体材料的制备、加工、性能检测和生产经营管理方面人才的需求实际。基于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近几年新进多位青年教师都是从事粉体材料研究方向,具有充足的教学及科研能力,因此我院计划于2016年在现材料化学专业的能源材料方向的基础上,申报建设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五)、调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方向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2012年招生建设的本科专业,现设置有高分子材料合成方向和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方向。当前,湖南省在高分子材料领域主要是制备高分材料的器件如各种高分子材料管材,结合我校的教学科研条件实际,我院计划在十三五期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设置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方向,取消原来的高分子材料合成方向。专门培养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方向的应用型人才。
五、专业建设具体目标与内容
(一)人才培养规格与能力要求(本项目分专业撰写)
1、化学专业
(1)热爱祖国,思想道德品质高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强的民主法制观念和较高的社会责任感。
(2)掌握化学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了解化学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最新发展动态,对与化学学科相关的学科和边缘学科较为了解。
(4)熟悉国家关于化学与化工研究、环保、科技开发及相关产业的政策及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5)了解环境污水处理及控制的相关工艺流程,掌握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的相关技能技术及国内外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
(6)掌握数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
(7)初步掌握1门外语,大学英语水平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
(8)掌握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
(9)掌握化学文献检索及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资料、信息的能力。
(10)文化底蕴较厚。
(11)身体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1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13)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
2、材料化学专业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面向与陶瓷、电池、粉体材料、复合材料等材料类相关行业的工厂、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检测、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岗位,着重培养以下能力要求: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较强的民主法制观念与较高的社会责任感。
(2)具有扎实的材料化学专业知识,受到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材料化学专业的理论前沿、最新发展动态及应用前景;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和边缘学科现状及发展趋势。
(4)熟悉国家关于材料化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相关产业的政策,了解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5)掌握本专业文献检索方法,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6)初步掌握一门外语,外语水平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
(7)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计算机水平达到学校规定要求。
(8)具备材料化学专业基本实验操作的专业实验能力;
(9)具备材料常见制备设备的操作能力;
(10)具备材料性能检测常见设备的操作能力;
(11)具备材料结构分析的基本分析能力
(12)具有一定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4)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15)初步具备产学研合作技术开发的能力。
3、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向与塑料、橡胶、涂料、油漆及粘结剂等高分子相关行业的工厂、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检测、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岗位,着重培养以下能力要求:
(1)具备基本高等数学计算、分析能力;
(2)具备基本的英语口语和交流能力;
(3)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4)具备化工生产的基本理论和工艺基础;
(5)具备高分子专业基本知识体系的专业基础能力;
(6)具备高分子专业基本实验操作的专业实验能力;
(7)具备高分子材料加工常见设备的操作能力;
(8)具备高分子材料性能检测常见设备的操作能力;
(9)具备高分子材料改性的基本方法、技巧;
(10)具备高分子材料结构分析的基本分析能力;
(11)具备高分子材料设计的基本能力;
(12)具备高分子材料模具设计的基本能力;
4、环境工程专业
(1)热爱祖国,思想道德品质高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强的民主法制观念和较高的社会责任感。
(2)掌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了解环境工程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最新发展动态,对与环境工程学科相关的学科和边缘学科较为了解。
(4)具备基本高等数学计算、分析能力;
(5)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6)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7)掌握数学、物理学、化学、环境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8)具有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化学工程基础等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具有良好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试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综合能力。
(9)掌握环境分析与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生态修复工程等方向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
(10)初步掌握1门外语,大学英语水平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11)掌握文献检索以及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的科研与创新能力。
(12)具有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正确的审美情趣,能够自觉抵制各种精神污染,把美体现到生活、劳动和其他行动中,养成美化环境及生活的习惯。
(二)专业规模
表5 专业办学规模规划表
专业名称 |
开办时间 |
计划招生规模 |
总人数 |
||||
2016级 |
2017级 |
2018级 |
2019级 |
2020级 |
|||
化学专业 |
2004年 |
45 |
45 |
45 |
45 |
45 |
225 |
材料化学专业 |
2007年 |
80 |
80 |
80 |
80 |
80 |
400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
2012年 |
70 |
70 |
70 |
70 |
70 |
350 |
环境工程专业 |
2016年 |
60 |
60 |
60 |
60 |
60 |
300 |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
2019年 |
? | ? | ? | 60 |
60 |
120 |
(三)人才培养模式
1、化学专业
紧密结合化学与环境水处理类行业企业实际,聘请医药化工行业、农药化工行业、污水处理企业和自来水公司的企业专家和技术人才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研究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本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和岗位要求具备的各项就业能力。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入手,通过广泛地对化学类(精细化工环保)人才需求调研,断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制定新版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多层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继续深化和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包括指定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开展校企联合授课;在新课程体系中,继续设置校企合作教育课程模块,包括校企合作教育课程(一)、校企合作教育课程(二)、校企合作教育课程(三)、精细化工产品技术课、污水处理和防治等特色课程。
继续构建项目驱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际工作过程(任务)和就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基础,设置课程,彰显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以真实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就业方向和就业领域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合理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特别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关键环节。
断续开展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型。断续与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的企业开展进一步人才培养与输送合作,为其“私人定制”,定向培养人才,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与输送,一箭双雕的解决学校学生就业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的问题。
开展国际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与国外高校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人才,聘请海外名师进入人才培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国际联合培养人才投入与相关项目比例。争取最大可能的与国外高校企事业单位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建与资源共享。争取为国外高校企事业单位输送优秀的毕业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材料化学专业
(1)构建以项目驱动、工学交替为特征的“2+0.5+1+0.5”人才培养模式
紧密结合化学与材料类行业企业实际,以实际工作过程(任务)和就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基础,设计课程教学体系,以真实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就业方向和就业领域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实现层次化、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目标,构建“2+0.5+1+0.5”人才培养模式,即2年的基础理论学习,0.5年的实践课程学习,1年的专业方向课学习,0.5年的岗位综合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
(2)构建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内容包括:①基础化学实验(一)、(二)、(三)、(四),学时数分别为40、40、36、40,开课学期为第一、二、三、五学期;②校企合作教育课程(一)、(二)、(三),学时数分别为1周、2周、2周,开课学期为第二、四、六学期;③材料测试方法实验和专业综合设计实验,学时数分别为30、60学时,开课学期为第六学期;④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学时数均为12周,开课学期为第七、八学期;
(3)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按专业深化类-专业方向类-拓宽知识面类进行设计,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深化类、专业方向类、特色课程、拓宽知识面类等课程教学模块构成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校企联合授课模块,设计10门课程采用企业授课或校企联授方式。
3、高分子材料和工程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积极引入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联合相关企业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相结合的形式。
4、环境工程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新型环境友好材料的应用、研究和开发能力,环境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物分析与监测能力和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工作的能力,能在政府环保和规划部门、设计单位、环保公司、工矿企业、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环保管理、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产品开发的高素质应用型环境工程技术人才。
(四)教学团队建设
1.建设目标
化学专业现有专任及兼职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 人,讲师6人,助教1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3人,本科5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加强专业建设的关键。五年内,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专任教师达到14人左右,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含高级实验师)6人,讲师4人;学历结构达到:博士8人,硕士4人,本科2人。
材料化学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紧紧抓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至2020年达到8名专任教师,其中正高1名,副高3名,中级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6名,具有硕士学位的2名,双师型教师4名,外聘兼职教授3名。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紧紧抓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至2020年达到8名专任教师,其中正高1名,副高3名,中级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4名,具有硕士学位的4名,双师型教师4名,外聘兼职教授3名。
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紧紧抓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至2020年达到7名专任教师,其中正高1名,副高2名,中级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5名,具有硕士学位的2名,双师型教师4名,外聘兼职教授3名。
2.建设内容
具体措施是:
(1)以引进和培养研究生为重点,拟引进博士5-6人、硕士4-6人,选拔3-4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85%以上,力争五年内教授达到5人。
(2)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进修、访学,聘请导师指导、选拔省、校级青年骨干教师等措施,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每年推荐2名左右优秀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逐步提高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比例。每年选拔1-2名优秀教师到国外进行外语口语及教学科研技能培训,稳步提高化学专业教师综合应用能力。
(3)每年引进2-3名企事业单位高级工程师、技术骨干担任化学专业的外聘兼职教师,全程参与化学专业的教学及人才培养。
(4)强调“教学就是教师第一要务”, 教学工作要坚持“人为本、德为先、业求精”的理念;
(5)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坚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理念,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形成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把教师的师德师风纳入日常考核内容,并与年终考评、职称评定等联系起来。
(6)以教学改革为核心,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教师可按自己的所任课程和学科方向、选择教学改革内容,参加一个课题研究小组,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
通过五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
表6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到2020年专任教师人数、职称及分布情况(分专业)
职称(人数) 专业名称 |
正高级 |
副高级 |
中 级 |
初 级 |
合计 |
化学专业 |
1 |
6 |
4 |
3 |
14 |
材料化学专业 |
1 |
3 |
3 |
1 |
8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
1 |
3 |
3 |
1 |
8 |
环境工程专业 |
1 |
2 |
3 |
1 |
7 |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
1 |
2 |
3 |
1 |
7 |
合 计 |
5 |
16 |
16 |
7 |
44 |
表7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到2020年专任教师人数、学历/学位及分布情况(分专业)
学历/学位(人数) 专业名称 |
博士研究生 |
硕士研究生 |
本科(学士) |
专科及以下 |
合计 |
化学专业 |
8 |
4 |
2 |
0 |
14 |
材料化学专业 |
6 |
2 |
0 |
0 |
8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
4 |
4 |
0 |
0 |
8 |
环境工程专业 |
5 |
2 |
0 |
0 |
7 |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
5 |
2 |
0 |
0 |
7 |
合 计 |
29 |
13 |
2 |
2 |
44 |
注:表6与表7要求按表4优化专业结构后的专业进行填写
表8 “十三五”期间外聘兼职人数分布情况
年 份 专业名称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化学专业 |
2 |
2 |
3 |
3 |
3 |
材料化学专业 |
3 |
3 |
4 |
4 |
4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
2 |
2 |
3 |
3 |
3 |
环境工程专业 |
2 |
2 |
3 |
3 |
3 |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
2 |
2 |
3 |
3 |
3 |
合计 |
? | ? | ? | ? | ? |
表9 “十三五”期间教师引进培养计划
年份 建设内容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
引进 |
引进专任教师 |
3 |
2 |
2 |
4 |
4 |
||
聘请兼职教师 |
11 |
11 |
16 |
16 |
16 |
|||
培养 |
专业带头人 |
? | ? | ? | ? | ? | ||
送培博士研究生 |
? | ? | ? | ? | ? | |||
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
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
2 |
2 |
2 |
2 |
2 |
||
教师参加职业能力(应用技能)培训 |
? | ? | ? | ? | ? | |||
教师到国外培训 |
1-2 |
1-2 |
1-2 |
1-2 |
1-2 |
|||
? | ? | ? | ? | ? | ? | ? | ? | ? |
(五)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建设目标
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促进、互惠互利”的原则,主动整合相关资源,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加强实践平台和实践基地建设,通过深化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采用“学校+政府”、 “学校+行(企)业”等多种形式构建一批基础实践平台、专业实践平台、行业综合实践平台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生产实习实践基地、综合试验研究实践基地、本科毕业论文实践基地等实践教学基地,构成校外实践基地群,实现校内外各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的共享,以行业意识、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行业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为培养一批在生产实践中“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新平台。
2.建设内容
(1)实践教学环节建设
实践课程按企业新员工标准进行设置,采用企业文化、行业发展趋势、专业综合技能、项目实践等主要实践性的教学手段。在这些实践项目教学中,校企共同研究,共同制定实施研究课题和学生实践方案,布置实训任务,规定项目完成的质量要求,再由学生动手实践的教学方法。努力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习的需要,注重分层、多元化、递进式协调发展。通过分析工程创新训练与各个实践教学模块的相关性,对实验实践课程教学、产学合作教育课程、大学生课外科技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构建“课内外结合、模块化、分层次、多形式、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创新实践一体化”的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的开放式实践教学新体系。
(2)实践实训项目建设
为了充分调动实习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岗位设立项目性工作,创建模拟仿真与真实职业环境相结合的实训中心。在一个岗位内,设置了多个任务(小的工程项目),这些任务是在实际工作案例中提炼出来的,具有普遍性,代表性,指导性的案例。学生通过任务驱动的引导,在导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工程项目现场的训练。项目为导向贯穿始终,形成目标牵引、过程渐进的互动方式,解决创新应用能力和工程技术素养培养的实践问题,促进学生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职业素养的融合培养,缩短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距离。
(3)实践实训平台建设
按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标准建设基础化学实验室,大力开发虚拟实训中心,加强校内应用研究基地、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构建融课程教学、大学生科技社团、创新设计竞赛、产学研合作教学与研究一体的创新训练平台。十三五期间,建立3~5个校企合作共建的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使学生的实验实训与企业的实践实习实现无缝对接;利用产学研合作平台,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建成多个稳定的实践实习基地,为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管理,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选题力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企业的技术难题紧密结合,强化指导,提高学生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的水平;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等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争取在全国或省“挑战杯”、化学化工创新作品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等竞赛等大赛中中获5-10个奖项。
3.具体建设规划
(1)校内实训(验)室建设
表10 “十三五”期间校内实训(验)室建设一览表
序 号 |
实训(验)平台名称 |
面向专业 |
建设年度 |
备注 |
1 |
材料科学与工程测试中心 |
各专业 |
2016 |
? |
2 |
环境工程基础实践平台 |
环境工程、化学 |
2017 |
? |
3 |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平台 |
环境工程、化学 |
2018 |
? |
4 |
粉体工程基础实践平台 |
材料化学、粉体工程 |
2019 |
? |
5 |
粉体工程基础实践平台 |
材料化学、粉体工程 |
2020 |
? |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表11 “十三五”期间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览表
建设年份 |
化学 |
材料化学 |
高分子材料与 工程 |
环境工程 |
2016 |
新增1 |
新增1 申请省实践基地1 |
新增1 申请校实践基地1 |
新增1 |
2017 |
申请校实践基地1 |
新增1 |
新增1 |
新增2 |
2018 |
新增1 |
申请校实践基地1 |
新增1 |
新增1 |
2019 |
新增1 |
新增1 |
申请省实践基地1 |
新增1 |
2020 |
新增1 |
新增1 |
新增1 |
新增1 |
1.课程建设目标
化学专业根据专业培养方案,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规格,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增加选修课程,强化课程建设,努力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断续建设一批院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等优秀课程目标。
材料化学专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对材料化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并按照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要求,逐步完成《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制备原理》、《材料概论》、《陶瓷工艺学》、《化学电源》等核心课程建设,至2020年材料化学专业拥有校级优秀课程3项,省级优秀课程1-2项。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并按照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要求,逐步完成《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成型加工》、《高分子材料测试方法》、《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等核心课程建设,至2020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拥有院级优秀课程2项,省级优秀课程1项。
2.课程建设内容
化学专业紧密结合化学类行业企业实际,以实际工作过程(任务)和就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基础,设计课程教学体系,以真实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就业方向和就业领域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实现层次化、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目标,完成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建设。
实践课程结合化学专业特点,优化整合校内外可利用资源,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更注重培养专业化技术应用人才。根据产业链特点,构建了由基础化学实验、专业实验、校企合作教育课程,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课外科技创新等组成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其中的校企合作教育教育课程系列分别第二、四和六学期开设,使企业资源优势尽早介入到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托与精细化工化学企业和校外实习基地,以精细化工化学产业和企业人才的需求为依据,采取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内容包括:①无机化学实验(一)(二),学时数分别为44、56,开课学期为第一、二学期; ②有机化学实验(一)(二),学时数分别为45、55,开课学期为第四、五学期;③分析化学实验(一)(二),学时数分别为45、45,开课学期为第三、四学期;④物理化学实验(一)(二),学时数分别为45、50,开课学期为第五、六学期;⑤仪器分析实验,学时数为40,开课学期为第四学期;⑥化工原理实验,学时数为40,开课学期为第六学期;⑦工业分析实验,学时数为18,开课学期为第六学期;⑧精细有机合成实验,学时数为18,开课学期为第六学期;⑨校企合作教育课程(一)、(二)、(三),学时数分别为1周、2周、2周,开课学期为第二、四、六学期;⑩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学时数均为12周,开课学期为第七、八学期。另外还有创新实验,学时数为18,开课学期为第六学期,以及就业实践,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等实践课,分别开在寒暑假期。
专业课程按专业深化类-专业任选课类-拓宽知识面类进行设计,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深化类、专业任选课类、特色课程、拓宽知识面类等课程。设置校企联合授课模块,设计7门课程采用企业授课或校企联授方式。
(1).专业基础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
(2).专业深化类课程:工程力学、环境监测及实验、环境材料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环境功能材料、环境工程CAD等
(3).专业任选课类课程(18选6):中级物理化学、工业分析及实验、中级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环境化学、环境科学概论、材料概论、计算化学、现代分离技术、工程测量、环保设备基础、专业英语、水分析化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生态环境材料、化工制图。
(4).特色课程:校企合作教育课程(一)、校企合作教育课程(二)、校企合作教育课程(三)、创新实验、课程设计;
(5).拓宽知识面类课程:复合材料、发光材料、玻璃工艺学、材料工厂设计、纳米材料、 粉体工程等
(6).校企联合授课课程:精细有机合成工艺学、精细化工工艺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校企合作教育课程(一)、(二)、(三)。
课程建设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要求,优化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知识够用,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的特点,调整教学大纲,改革教学和考核方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把创新、创业实践贯穿于大学四年,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的各种资源,大力拓展校企合作课程的内容和方式,积极推行工学交替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要求,优化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知识够用,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的特点,调整教学大纲,改革教学和考核方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把创新、创业实践贯穿于大学四年,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的各种资源,大力拓展校企合作课程的内容和方式,积极推行工学交替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
3.课程建设规划
表12 优质课程建设规划表
年度 级别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国家级 |
? | ? | ? | ? | 材料科学基础 |
省级 |
? | ? | 物理化学 |
化工原理 |
? |
校级 |
无机化学 |
有机化学 |
? | ? | ? |
院级 |
? | ? | ? | ? | ? |
(七)产教融合
以亲产业、开放式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发展目标,通过“外引”、“内培”与“柔性聘用”并举三类举措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促进院可持续发展。采取全职与非全职相结合、长期聘用与短期聘用、项目聘用用相结合的弹性用人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合同管理。十三五期间,全院在编在岗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0%以上,外聘兼职教师5-8名。
1、以挂职煅炼,项目合作方式,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
要求没有与我院学科专业建设相关企业工作经验的新进教师下到企业进行不少于2年的挂职煅炼实践,其中累积在企业全职煅炼时间1年,并进行全程监督考核,力争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结果与教师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奖金等经济挂钩,具体办法按院相关制度执行。
加强建设2-3个的科技服务小组,鼓励和引导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和技术开发。根据企业要求,派出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技术工作。将从服务时间、研究条件和经费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显著提高教师生产现场的实践技能。
2、以引进具有相关企业经验的专任,强化“双师型”教师建设力度。
在引进硕士和博士高层次人才过程中,更加注重引进人才的产业行业工作背景,对优秀人才带来的横向合作项目,院可以在研究条件、经费等方面予以政策顷斜。
3、以项目合作,外聘企业兼职教师,提高“双师型”队伍的产业背景。
以项目共同开发途径,深化校企业合作,促进沟通交流,吸收5-8名优秀专家进校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建设与管理,培养学生知识的生产应用能力。
4、以项目驱动,服务企业发展
根据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定位、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的提升需求,签订技术项目开发合同,约定校企双方的责、权、利,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帮助企业解决产业优化中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及企业的具体技术工艺问题和管理问题,把人文科技学院材环院的技术成果优先提供给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优先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毕业生,推荐企业急需人才,配合乙方定向培养学生。
(八)教研科研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以科研成果推动学科发展。力争到2020年获得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1-2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2-3项,厅级科研项目立项4-8项,省级教研5-10项,各类横向科研课题1-4项,获得厅级、省级教研、科研成果奖1-4项、院级教学成果奖3-10 项,年均获得学院教学立项3-5 项;年均获得科研立项3-5 项;专业技术人员年人均发表论文1篇,其中核心期刊占50%以上,在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和被国际国内知名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数有较大比例的增长。
(九)专业资源平台建设
1、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与网络学习平台
以资源为支撑,推动教学模式、学习模式、课程体系的创新性突破,每年建设1~2门MOOC等开放课程。建立数字化学习与资源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资源、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贯通,支撑跨校教师教研互动,学生协作学习交流。
2、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平台
建设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通过虚拟实验教学,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充分使用为最终目标,更好的为培养校内外实践创新能力的优质人才提供服务。
(十)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改革
学生实习实训期间校企合作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根据专业教学需求,按企业实际项目的要求提供毕业论文(设计)选题。通过企业、学校、校内外导师多方协同对实习实践过程进行检查和监控,规范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管理。确保学生实习实践任务完成高质量的同时,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和撰写结合实践进行,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在论文评审与答辩中,通过严格落实中期报告制度、行业专家参与论文评审与答辩、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系统检测等措施,确保论文质量。
六、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二)、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分级分类建设。
(三)、深化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四)、通过培养和引进,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五)、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六)、加强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稳步提升教研科研水平。
(七)、紧密结合专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基地建设。
拉斯维加斯赌城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
邮箱:rwhuaxue@126.com 地址:湖南娄底市氐星路 招生咨询电话:陈老师13873819713 朱老师13873849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