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网2016.11.8:陆生看两岸:上层不动 底层水流很有活力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发布者: 宣传部 更新日期: 2016-11-08 访问次数: 509

陆生看两岸:上层不动 底层水流很有活力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2016-11-08 11:09:37

中评社桃园118日电(记者黄文杰)三位就读中原大学的大陆博士生陈全荣、吴彦与扈益群,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两岸目前虽然处于僵局,不过民间与学术交流依旧热络,他们认为两岸年轻人交流,不能光是耳朵听,更应该到对方居住生活的地方去认识与了解,“这就好比水流,上层看似表面不动,但底下却是充满活力”。

中原大学设计学博士班,今年破天荒一口气招收到三位大陆博士生,刷新纪录,分别是:广州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陈全荣、福建华侨大学美术学院产品设计吴彦,以及福建工程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扈益群。

三位陆生博士生各自在自己学院任教将近十年,为了强化自己的专业,选择留职停薪,毅然决然跑来台湾读博士班,跟台湾一般博士生一起修课,已经上了三个月。

中评社透过中原大学室内设计学系副教授兼艺术中心主任陈历渝的协助,采访到三位陆生博士生。记者当然好奇,既然都在大学上课教书,为何还会选择放下教职,跑来台湾读书?

陈全荣提到,广州暨南大学有2千位老师,百分之六十都是博士学位,估计这几年要达到九成博士教师,当然促使自己有压力想要进修,选择来台湾除了喜欢这里的师资与读书环境,最重要是符合自己的建筑工程的需求,因为台湾农村起步与发展,比大陆来得早,很多经验值得大陆学习与借镜。

中评社问,近来不少台籍博士生,或者称为“流浪博士”,因为台湾就业困难,纷纷跑去大陆教书。他们学校聘用台籍教师的状况如何?

扈益群以自己服务的福建工程学院为例,这两年确实来了近十位的台籍老师,不过仅仅拥有博士学位,进入学校教书非常少,在福建工程学院来说,选择师资基本仍是行业内有特长,真正只有博士学历,没有业界经历的“阳春”博士老师不多。

扈益群表示,大陆学校聘请的台籍老师,多半都是海归博士,或者是在台湾积累厚实才能到学院教书,自然也起了带动作用,包括专业行业发展、教育能力都很强,对大陆年轻老师有很大影响,也因为接触台籍教师,有了想来台湾学习的动机与念头。

被问到为何跨海来台湾读博士班?扈益群说,福建见到台湾人很多,但接触专业层面的台籍老师少,“我们在福建见到的台湾人,跟在台湾见到的台湾人,觉得还是不一样”,她认为,身边的台籍老师起了很积极作用,自身正能量、人生观,已经达到很高的层次。

扈益群观察,台籍老师带着学生竞赛都获奖,跟这些老师合作,我们老师也都有成长,比较像似“大老师”的概念,当然台籍教师普遍年纪稍长,多半在50岁以上。

来自华侨大学美术学院的吴彦,提到华侨大学跟中原大学交流密切,所有二级老师都来台湾上课,她认识陈历渝老师很早,最早是海峡两岸高校文化与创意论坛,已经举办第七年,因为本身从事产品设计,很认同台湾的文创设计。

吴彦回忆最早来台湾,看到中原建筑学院,晚上十二点门竟然开着,灯火通明,大家都在做毕业设计,除了学生连老师也在场,那次经验相当难得。

被问到两岸文化与教育交流的看法,特别是年轻人,三位陆生博士生异口同声认为,不要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也不该贸然中断。

陈全荣说,他过去接触与参与的民间协会交流,好比室内设计协会,台湾都知道主要市场都在大陆,体认要继续维持与促进两岸交流。据他观察,好多年轻人也没谈意识形态,单纯文化层面交流。

扈益群认为,现阶段官方仍处于僵局,民间沟通更显重要,这就好比河川水流,表面看似不动,但底下却是充满活力,这是很珍贵,还是要多沟通,不能光是耳朵听,也要实际看看,双方各自到对方生活的地方走走看看,有自己的想法最重要,不能总是耳朵在听。

吴彦表示,两岸交流一直持续,特别是福建地区,跟台湾交流非常频繁,好比厦门文博会,几乎把台北文创精华都搬到厦门,学术交流、文化交流都要持续。

被问到陆生在台是否受到歧视?答案都是“台湾人都非常热情”,当然陆生是否纳保话题他们也关注,也知道民进党蔡政府决议比照外籍生,一视同仁,准予加保。

:

三位陆生博士生(左起):吴彦、扈益群、陈全荣,以及中原大学室内设计学系副教授兼艺术中心主任陈历渝。(中评社黄文杰摄)


陈全荣,本身是广州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老师。(中评社黄文杰摄)


扈益群,本身是福建工程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的老师。(中评社黄文杰摄)


吴彦,本身是福建华侨大学美术学院产品设计老师。(中评社黄文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