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2016.10.18:吴伟锋:不忘初心,淡然前行
发布者: 宣传部 更新日期: 2016-10-28 访问次数: 288

吴伟锋:不忘初心,淡然前行

?原创2016-10-18 22:10 编辑:林峰峰

【摘要】在学校的学弟学妹除了学好专业课外,更要积极了解当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的趋势,但不管怎么变,新闻真相一定是所有媒体所追求的,也是一直不会变的,所以心中一定要有新闻理想,以事实唤起社会关注,以进步的渴望逼近问题,以悲悯的情怀表达同情,只为让人际的冷漠...

中国网1018日讯(林晶李渊晟刘小艳白挺秀)吴伟锋,2003年毕业于福建工程学院新闻传播专业,一毕业就从事新闻工作,13年来一直奔忙在新闻一线。曾先后获福建省第十二届十佳新闻工作者、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获省、市级各类新闻奖超百件次。

坚持新闻理想才会收获

对如今频繁跳槽的一些年轻人来说,10多年来从事着同样一份工作,听起来似乎有些无法想象。何况,这还是一份在许多人眼里看来颇具挑战的工作。那么,又是什么力量让他在这条道路上一直坚守着?

他走路很快,在路上眼睛总是环顾四周,好像有什么事?他说,其实只是职业养成了这种习惯,他觉得新闻就在身边,只要留心处处都可成为新闻。“好记者,时刻准备着。”他说,这是他上大学时,新闻采访学的老师雷岩平的说一句话,一直影响着他对新闻事业的理解。新闻要快,快就是要记者要做好准备,哪里有新闻,获悉后可马上采访,而快的前提是信息的准确性。

这样的“新闻理想”,让他牺牲大量陪伴家人的时间去全身心工作;这样的“新闻理想”,让他孜孜不倦追求着争当一名有情怀的党报记者。他认为,当今社会,记者既是时代发展的记录者,也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一线的记者,把握时代脉搏,传递正能量,使新闻传递的声音处于主流状态。正是这样的“新闻理想”,让他在记者这个行业里一直坚持着不忘初心。

作为一名“80后”年轻记者,他确实对新闻事业满怀热忱,几乎天天加班,而且总是去采访一些不为人知的人和事。

2007年“五一”假期,他几进当地一家殡仪馆,与接尸工深度接触,全程跟踪体验殡仪馆接尸工和遗体化妆师的工作,通过现场写真报道,展现劳动者的风采,在业界和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2014年冬至,他几经周折,并克服心理障碍,走进当地一家遗体储藏室,择取遗体捐赠者人性之美和人格崇高做深度报道。这2次新闻报道在当地均属首次。

母校教会学生生存成长

回想起13年前的校园生活,吴伟锋印象最深的还是当时老师的教导。“朱晓慧老师、雷岩平老师、魏蓉老师,他们不单是专业课的老师,还是我人生的导师。”吴伟锋说,“这些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怎样做人,为我们以后走向社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所以我很感恩母校的老师,是他们给我们这些学生前进的勇气和动力。”

根据他常年在一线的工作经历,他为新闻专业的学弟学妹提出一些建议。他说,除了学好学校的专业课程外,更要积极寻找实践机会。“要想成为一个好的记者,好奇、勤奋、阅历都很关键。”他说,在上大学时,留下最深印象是去福州晚报实习。实习时跟随雷岩平老师去突发现场,有时候看到血腥场面,心里会震惊和害怕,但也是这样的经历给了他后来走上工作岗位面对意外场面的勇气,能够用更专业的眼光去看待,可以专注于记者的本职去采访,寻找事件真相。

而对于学校新闻专业的发展,他认为,可以邀请一线的精英记者来学校授课,同时也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记者带学生出去实习、跑现场,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实战”,促进学生的成长。

相信纸媒发展有新空间

互联网时代,传统纸媒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他对报业现状并不悲观,他说:“每个人都可以煮饭,难道就可以不要厨师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难道就可以不要记者了吗?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互联网发展固然重要,但是互联网的信息,尤其是一些谣言,最终证实还是要回到纸媒。纸媒发展目前存在一些困难,但这符合事物发展规律,选择这个职业,靠这个职业谋生,又何必天天唱衰呢?这种矫情不会获得别人同情,只会让人觉得无情。应该相信真在媒体人的情怀,可以说,在人人都是麦克风时代,谣言满天飞的当下,纸媒尤其是党报的发展正迎来了新机遇、新空间。

他说,记者这个职业,让人见识了世间的黑白分明、五彩绚烂。在学校的学弟学妹除了学好专业课外,更要积极了解当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的趋势,但不管怎么变,新闻真相一定是所有媒体所追求的,也是一直不会变的,所以心中一定要有新闻理想,以事实唤起社会关注,以进步的渴望逼近问题,以悲悯的情怀表达同情,只为让人际的冷漠变得温暖,让温暖的情感充溢人间。做好自己,把理想像圆梦一样来实现,自己就会变得的充实、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