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014.10.23:南安市实施政、校、企“三位一体”工程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者: 宣传部 更新日期: 2014-10-29 访问次数: 139

2014年10月23日20:23  人民网

本文围绕实施政府、高校、企业“三位一体”工程,系统总结近年来该市在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的一些经验及做法,旨在为探索破解企业引才难、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三位一体 校企合作 人才

近年来,南安市围绕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大力实施政府、高校、企业“三位一体”工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取得较明显成效。先后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福州大学等国内40多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联姻”,搭建各类校企合作平台280多个,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710多名、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8人次,促成清华大学首个县级研究生社会实践试点基地、中国农业大学首个村级教授工作站等落户南安,成功对接项目160多个,总投资约28亿元。

一、主要模式及成效

1、技术难题异地借智模式。探索“人才在异地,为南安企业所用”新模式,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技术转让及高校的师资、信息、实验室、毕业生等资源,解决高端人才难引、关键技术难解等问题。通过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专家教授前来指导,带来80个技术对接项目并带走77个企业技术难题;通过“技术转让”引进最先进技术,福建闽机机械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看中抛光机器人并运用该方法对外与意大利签订“技术转让”合作协议,对内携手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团队联合研发“机器人抛光研磨”项目,目前该公司除抛光机器人外,还研发3台抛光机器手和1台清光自动化设备;通过加盟“上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协助企业引进各类紧缺人才330多名,帮助泉工机械有限公司、巨轮机械有限公司解决600吨压机液压系统、石材磨石机损耗大等技术难题165项。2012年,泰达车轮设备有限公司向南安市装备制造业技术研究院“求助”,希望解决其生产线8道工序,每个轮轱重近200斤/个,不仅工资高,而且工人难招、效率低下等问题,研究院历时近3个月的实验,帮助泰达引入机器人替代每天近2吨的重体力劳动,不仅节省了50%的人力,而且提高了2-3倍的工作效率,此项自动化生产技术不仅填补了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的空白,而且解决了多年来困扰该企业的“心病”。

2、技术入股合作开发模式。鼓励高校人才或行业人才带项目或以技术合作、入股方式与企业合作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研发[1],优先推荐其申报福建省、泉州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或列入本级科技计划项目库。“十二五”以来,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1项,先后有27家企业获立项及资助资金,其中:长江工业机械有限公司承担,北京理工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共同实施的“智能机器人抛光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列入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计划并获资金500万元, 2013年初入围国家“863”科技计划先进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类项目并获资金1083万元,实现南安在“863”科技计划项目上零的突破;九牧集团有限公司与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学院合作的“卫生陶瓷超薄化技术的研发”等6个项目获立项及资助资金60万元;东北大学与宏茂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高端装备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申报国家863计划工业高新技术领域2014年备选项目。利豪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东华大学虞博士并聘请为公司总工程师,牵头组建项目研发团队,承担FCCL关键材料的分子结构设计、合成路线及工艺的综合性能优化和指导试生产,申请多项专利并应用于高性能、绿色环保型FCCL研究开发,解决了产品耐受超高温、耐核辐射及阻燃等问题。

3、创新平台专业共建模式。引入专业对口、技术领先的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与南安规模以上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重点培养、引进、集聚一批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近年来,白沙消防工贸有限公司与国防科技大学共建“森林灭火导弹研发基地”、德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共建“德林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研发中心”、利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与重庆优质信息技术咨询机构共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光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共建“半导体照明技术应用工程研发中心”、世光照明有限公司与华侨大学共建“LED产品检测与技术信息服务平台”等。据不完全统计,该市成功引进王启明院士及其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行业技术检测人才56人。

4、本土人才借力培养模式。一是实施企业家“二次创业”能力提升工程。长期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合作,常态化举办民营企业家总裁班、高级研修班,至今已开展14期培训550多人次。华盛建材林辉煌董事长参加第七期总裁班培训后,借鉴台塑集团王永庆的利润中心管理模式,公司每年在华盛品牌、OL品牌、OEM等产品上实现利润净增500多万元。二是实施“创二代”“传帮带”工程。引导该市50名优秀企业家和110名“创二代”开展“传帮带、结对子”活动,举办传统国学、上市融资等论坛、讲座50余场,培训“创二代”2000多人次。三是实施职业经理人专项培养工程。引进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开展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联合福州大学举办工商管理硕士(南安)研究生班,开展职业经理人学历教育;组织企业管理人才赴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学习考察,举办各类专题讲座40余场。四是实施装备制造业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成立领军人才工作站,遴选31名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为培养对象,每年拨出60万元专项培养经费,2013年组织该市65名领军人才及企业高管赴哈尔滨工业大学、福州大学进行2期专业集训,力争用3年时间培养出10名左右国内同行业中具有领先水平的领军人才。五是实施技术骨干素质提升工程。依托南安职校设立“福州大学工程硕士南安培养基地”,开设“工程硕士研究生班”,本土化培养工程专业硕士34名,为实现千亿产业集群发展目标提供高端人才支撑。九牧厨卫、辉煌水暖、中宇建材、天广消防、足友鞋业等与天津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等合作创办九牧厨卫学院、辉煌集团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中宇集团卓越工程师班、天广学院及足友学院等人才培养平台,先后有500多人取得大专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组建非公评委专家库51名,组织开展40多期非公初级职称评审活动,有3400多名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获初级以上职称。

5、专业人才对口预订培养模式。校企双方按照“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实训基地对接行业需求”的“四对接”原则,共同研究制定校企培养计划。鼓励南安民营企业以企业名义在高校冠名办班,为企业选才用才提供稳定的人才输送渠道。近年来,中宇建材集团公司先后与福建工程学院、闽南科技学院、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共建“中宇卓越工程师班”、“中宇工程班”、“中宇陶瓷班”等,设立每年10万元中宇优秀奖学金和就业奖学金;森源家具集团与闽南科技学院共建“森源班”,昌德化工有限公司与闽南科技学院共建实验室开展产品研发等。2012年首届“中宇卓越工程师班”,福建工程学院组织2009级材料系、机电系100多名学生报名,经学校、企业“双面试”及学生选择后,29名学生在中宇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一年,享受正式员工待遇并上岗实践。

6、技能人才“协会+基地+职校”培养模式。依托行业协会为载体,联合产业基地、职业学校,创建校企人才培养平台,创新人才培训方式。围绕创建“装备制造业‘1633’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平台”,结合产业集群特点,与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等合作设立“卓越技师教育培养实训基地”、“装备制造业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及“水暖厨卫产业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等14个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累计培训产业技能人才5100多人次。建立南安市石材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引进国内高校和知名培训机构全方位开展石材产业人才培训,仅2013年就举办水刀拼花、雕刻工艺、石材CAD等专题培训班8期,培训技术、设计人员1200多人。整合南安职专、南安工业学校资源,依托辉煌水暖集团建立“水暖厨卫产业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开展水暖厨卫产业技能人才培训,举办数控车工、铣工等各类培训40多期,培训技术人员4500多人次。此外,福州大学机械学院175名学生分三批到南安市装备制造业企业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为泉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提供了460多个“顶岗实习”岗位,帮助各类企业引进高校毕业生作为技能人才1200多名。

7、高校毕业生提前引进培养模式。引导该市550多家重点企业与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等20多所高校合作共建,选择在条件成熟规模以上企业设立“教学实践基地”或“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搭建用人单位提前选才用才平台。如:福州大学在天广消防股份有限公司、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61个教学实践基地,闽南科技学院在九牧集团公司、双塔汽车零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实习见习基地130多家。2013年底,南安市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合作,共建“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试点基地”、“机器人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示范基地”等平台建设,促进企业与高校开展协同创新,实现高端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向南安石材、水暖厨卫、机械装备等产业聚集。据不完全统计,该市石材、水暖厨卫、机械装备等产业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3.7万多人。

8、校企人才互派培养模式。通过高校选派专家、教授到企业兼职科研攻关、参与企业管理与营销研究,企业选派高管、高层次人才到高职院校兼职任教,或推荐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到南安市成功科技园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站研究,参与企业科研攻关、战略研究与管理,为该市民营企业培养各类复合型、专业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科技研发人才900多人。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先后聘请该市50多位重点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该院客座教授、兼职讲师;华侨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等高校先后推荐20多位博士到南安民营企业作博士后研究服务,参与群峰机械公司等10多家企业进行多个科技研发、成果应用、管理创新等项目研究,为这些企业的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引进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在南安市人民政府、天广消防股份有限公司及华侨大学三方共同努力下,天广消防成功引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南安市首位博士后黄博士,并让他担任公司总经理。在黄博士的带领下,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发展战略、创新举措,主持创建福建省消防行业唯一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中心、南安首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发16项国内领先新产品,帮助天广消防2010年11月在深交所中小板成功上市,成为国内消防行业唯一一家在中小企业版上市的公司,也结束了南安没有国内上市公司的历史。

二、几点思考

1、坚持紧扣产业发展,推进产城联动。围绕打造升级版南安经济,紧密结合南安市“5+1”现代产业体系(石材陶瓷业、水暖厨卫业、鞋服轻纺业、机械装备业、光电信息业及现代服务业)需求[2],突出打造石材、水暖厨卫、机械装备三个千亿产业集群[3],引导我市重点企业与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在人才引进、毕业生就业、科研攻关、项目合作等方面深度对接,分别建设石材、水暖厨卫、机械装备等一批产业人才聚集基地,以“人才+项目+团队”方式吸引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财税贡献大的项目落户南安。

2、坚持创新工作举措,探索运作机制。一要健全完善沟通联系制度,定期组织召开市、校双方高层次协调沟通会议,建立师资、人才、信息及设备等共享机制,适时邀请高校专家、教授来南安为民营企业老总、高管或技术骨干等作专题报告,提升我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二要探索创建“南安市校企合作虚拟研究院”,吸引国内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加盟平台,组建政府人才、高校专家、行业高管、人力资源经理、技术骨干等QQ群,建立政府人才特派员、高校专家、企业人才专员三级联系制度,借助该平台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管理、生产以及劳动力等问题,构建政、校、企三方线上线下互动平台。

3、坚持政府引导,形成三方良性互动。一要政策扶持。制定政、校、企三方合作扶持政策。加大扶持激励力度,对不同资质的引进对象明确相应的扶持方向和基准,在场地、资金、税收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为与高校合作共建提供依据。二要加强引导。深入宣传政府在推进产学研合作、招才引智过程中的导向性作用,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观念,提高企业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合作实效性,推动政、校、企三方良性互动,打造共赢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2] 《南安市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南委[2011]18号).

[3] 《中共南安市第十二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打造石材、水暖厨卫、机械装备三大千亿产业集群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