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家父子的新能源梦》福建日报报道我校毕业生雷升庆的创业梦
发布者: 宣传部 更新日期: 2013-09-09 访问次数: 891

畲家父子的新能源梦

2013年09月05日

     一项水车发电装置的国家发明专利和一项涉及93个国家的风力发电装置世界发明专利,竟然是由一对畲族父子所拥有的。出自福安市穆云畲族乡的农民雷跃宁和他的儿子雷升庆之手的这些发明专利,自2002年起至今已完成了6次水车发电试验和2次风力发电试验,目前中科院正在对他们的项目进行评估。
       雷跃宁,1953年出生于穆云畲族乡的一个偏僻山村,从小没上过学,一直在家务农,1992年起到福安、寿宁等地做木工活。
    “总不能一辈子打工吧,我也想做工头。”雷跃宁说,“工友们在看电视或出去玩的时候,我就看书,想多学点东西。”一次,在寿宁一家书店做装修时老雷认识了该店老板,一有空就进店借书看,有一回捧着一本《十万个为什么》竟看得入了迷,索性花钱买下了一套。
        老雷怎么也没想到,这本《十万个为什么》,竟让他和小儿子雷升庆踏上了新能源研究这条路。
      雷跃宁后来如愿当上了工头,那时做装修收入高,每月可以赚到1万元。有钱有闲了,他就埋头钻研起新能源。2000年,雷跃宁根据一位华裔科学家设想的风力发电方法,加上自己的想法设计完成了《并列集束风源发电装置》设计图纸的雏形。但迫于生活压力,雷跃宁放下了设计图,又重新做起了装修活。
     父亲的一本《十万个为什么》陪伴雷升庆度过了一个快乐童年。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雷升庆从小就对新能源开发有浓厚兴趣。一天,雷升庆在校门口买到了一本旧书《说风》,他知道父亲很想继续新能源的研究,回家后悄悄地把书塞到了父亲手里。在儿子的鼓励下,雷跃宁重拾做试验的决心。
     在外打工10年的雷跃宁从寿宁搬回福安,在儿子学校附近租了两间房,一间用于居住,另一间作为父子俩的试验室,全身心投入到发电试验中。雷升庆,就这样跟随父亲走进了新能源开发的世界里。
    2003年,父子同心将第一次设计的雏形图纸,用木板制成了圆形风电装置进行试验,但是失败了。父子俩在失望之余并没有放弃,继续投入单架式固定叶片水车再到双架式固定叶片水车的研发,发电效率整整提高了一倍。2005年,父子俩正式提交了竖叶水车发电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
    2006年,两人信心满满地带着成功制成的大型海水发电装置,到福安市下白石镇海边进行海水发电试验,但由于没有许可手续,项目在试验中途被迫中止。
    2008年,雷升庆考入福建工程学院交通运输系工业工程专业。第二学年,他就与同专业的黄闽闽组成科创团队,继续对该发电装置进行研究与改进,并成功研发出方形活动体压缩风力发电装置。雷升庆介绍说,通过发电测试计算,该装置的成本是三叶状风机的三十二分之一,该压缩风电的年实际发电量超过同等规格三叶状风机的16倍。
     大三那年,雷升庆和他的团队带着作品《竖叶水车发电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水力发电方法》,参加了第十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了一等奖,作品还入选第九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
    “老爸平时常到学校,帮助我做试验。”雷升庆说,有次他很迟回到实验室,看到父亲正认真帮他检查作品的背影,眼眶不知不觉就红了。
       搞发明,绝对是件艰辛的差事。2010年,为测试发电样机的性能,300多公斤的样机,他和父亲、哥哥等5个人根本抬不动,还找了当地村民帮忙。为采集结果,父子俩就搭个帐篷在河边过夜。“有一回踩点时,我还差点被河水冲走,人保住了,可鞋子却没保住。”说到这段小插曲,雷升庆笑着,但还是有些后怕。“不过付出都是值得的。”他带着丝丝甜蜜补充道。
        带着实现绿色动力能源的梦想,大学毕业后雷升庆回到福安,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运用水车发电和风力发电技术,可以建造生态电力产业试验园,为社会提供生态化可再生能源。”谈到新能源的开发,雷升庆立刻滔滔不绝。
    创业期间,由于资金困难,雷升庆争取到了省公务员局大学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资金10万元,参加团省委举办的“创业之星”评选活动,获得了创业奖金20万元。而在雷升庆的家乡,福安市也一直在关注着这个小伙子。宁德市出台的《进一步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暂行办法》,为大学生返乡创业量身定做的扶持政策,更是让雷升庆看到了希望。
      10年研发之路,雷家共投入了300多万元,不仅花光了雷跃宁的全部积蓄,还欠下了不少外债。一路走来,雷家父子依然觉得很幸福。
     “有父亲的支持,让我觉得很安心。”雷升庆表示,创业路上注定坎坷,但他和父亲会坚持自己的目标,专注于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领域,一直走下去!